從復興橋那邊走過來,會看見很不起眼的侯硐礦工紀念館,也算是遊客中心,館內也是有服務的導覽人員,非常的親切,這邊真的很少人來,所以我想她們應該可能也很無聊說!總之都來了,記得進去參觀一下吧!
途中經過的柴油機車庫,現在變成了一間復古咖啡廳,右下方那個舊皮箱,被改成了喇叭音響,還滿特別的!
地質景觀教室以前是烘砂室,主要是提供柴油機車頭使用,因柴油機車頭在上下坡時,輪子會與軌道產生空轉與打滑,所以當狀況發生時候會將乾砂下放到鐵軌上產生摩擦力,避免發生出軌意外,所以才會有這個烘砂室的存在,將濕沙子烘乾,供柴油機車頭使用!以前的人真聰明!
現在改成地質教室了,主要介紹基隆河的地質景觀,如何成形等,像是壺穴的地形主要是靠小石頭經過N年的摩擦後所形成的,其他還有層理地形等!
還滿有趣的,不懂可以詢問導覽人員,導覽人員說以前基隆河氾濫的時候可是有淹過2個樓層那麼高,對比現在實在是無法想像了!
早期沒有橋的時候,都靠這座本坑吊橋來運送煤礦的,後來復興橋建置後,吊橋很少使用,年久失修,只剩下殘跡了!
礦工浴室,裡面擺滿了很多當時後挖礦的文物,只是覺得台灣的真的進步很快,在70-90年代,而現在卻逐漸退步中,不勝唏噓,看這些文物可能是從民國34至民國70左右,到現在大概七十年左右而已,也還不到百年!
礦工浴室很像阿兵哥的大澡堂的前身,看到這個就想到當兵的樣子!
猴硐的黑金,煤礦,摸起來滑滑的,很特別,百年前靠他發跡,百生後靠他的遺跡再展新契機,生生不息的道理,只有運用自然才有辦法做到!
看看老照片,細細的咀嚼旁邊的文字說明,
這邊可以慢慢看,因為真的沒有人,最後端出口還有一個小小坑道,裡面放置與耆老對話的聲音,想像重新回到過去年代的感覺,
走出去就會到達礦工宿舍,可以看侯硐壺穴的背面,要清楚的看見還是要去對岸比較漂亮!我個人覺得!
從礦工宿舍這邊看壺穴的樣子,比較遠一點~
拉近鏡頭來看,比較看測面的感覺,而不是正面的看到,
礦工宿舍,樓梯可以爬上去,可以望著裡面看,但沒辦法進去,
另外一側看,這邊遊客真的不多,喜歡安靜的人可以過來這邊走走!
看到史前植物了,應該是蘇鐵吧,沒想到竟然可以長在河道旁邊,我在猜可能是從山上沖下來的種子,直接發芽長大的,有機會再來時,希望它還在!
上面那個平台上去可以在那邊等火車的到來!有時候坐火車時候,會看見這邊有些人,原來是從猴硐走來的!
猴硐貓村的印章,兩隻小手兩隻大手,拍照做個紀念!
還在維護中的瑞三本礦,期待哪天可以進去礦坑裡面探險,旁邊就是鐵軌了,有時候平溪支線的火車會經過喔!
火車快速的經過了~記得揮揮手喔~
從礦工宿舍的3樓往下拍,下方有擺放椅子提供給人放空用!